您好,欢迎来到云南省沪滇合作促进会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0871-68351319

扶贫政策

扶贫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政策

扶贫政策

扶贫政策

盈江县“五个一”措施推进景颇族精准帮扶

来源:云南省沪滇合作促进会     时间:2017-06-10     浏览:555



盈江县紧紧围绕“两年脱贫摘帽、三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结合实际,主动对接,积极作为,采取“五个一”措施,扎实推进三峡集团对口帮扶盈江县景颇族精准脱贫攻坚工作。

01.jpg       

健全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景颇族精准帮扶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县景颇族精准帮扶工作,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整合脱贫攻坚办公室、“挂包帮”联席办、易地搬迁办公室和景颇族精准帮扶办公室,“合四为一”成立了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易地搬迁组、产业扶持组、景颇族精准帮扶组等13个工作组,全面统筹景颇族精准帮扶脱贫工作。县四班子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分别挂包景颇族聚居的15个乡镇53个行政村,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协作的责任机制。

02.jpg

新城乡黑山

编制一个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按照省州总体部署和三峡集团帮扶要求,编制了中国三峡集团对口帮扶盈江县景颇族精准脱贫攻坚项目总体方案,紧紧盯住景颇族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突出补齐短板,合理规划项目建设,避免交叉重叠;突出互补对接,做到帮扶方案项目化、项目具体化。根据三峡集团对口帮扶意愿,重点将28000万元帮扶资金投向素质能力提升、安居建设、产业增收等项目。

03.jpg

太平镇石梯

04.jpg

新城乡黑山

实施一批有保障的安居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确保全县3000户景颇族群众按期入住新居(其中,建档立卡2187户,非建档立卡813户)。加大安居建设的督查指导,实行安居建设进度定期排名通报和约谈问责制度;严格落实财政报账制度,坚持项目资金 “阳光操作”,加强跟踪检查、考核评价和专项审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把景颇族易地搬迁点建成体现景颇特色、留住景颇风貌、传承景颇文化的美丽宜居乡村。截止2017年3月27日,全县景颇族民房建设已经全部开工,主体完工2700户。芒章乡宝石一组采取“国家补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亲戚借一点、工程队垫一点、老料子省一点”的“六个一点”建设模式,旧材新用降低建房成本的经验做法得到各级领导肯定,成为全县学习借鉴的示范典型。

05.jpg

盏西镇豪猪人工养殖

06.jpg

铜壁关乡羊肚菌

07.jpg

太平镇石梯"中国犀鸟谷"

培育一批能致富的增收产业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扶持景颇族贫困群众发展鸡、猪、等短平快的产业,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2项增收产业。如,铜壁关乡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大力扶持景颇族群众发展草果脱贫致富,全乡实施草果园提升改造12000多亩。卡场镇支丹红辣椒、景颇织锦等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重要的增收途径之一。太平镇石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了“犀鸟谷”,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观鸟游”,贫困群众通过建鸟塘、当鸟导、提供吃住行服务实现脱贫致富。盏西镇嘎老村积极传承景颇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景颇族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民族特色饮食培训、制作与销售;利用民族节庆日展示景颇族舞蹈、音乐、服饰、手工艺品等,有效带动了当地特色小吃、餐饮、农特产品发展。各乡镇积极整合资源,采取集中培训与进村入户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同时,加大贫困乡、村公益林保护、天然林保护、水源林保护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养殖等产业,增强群众脱贫发展能力。

08.jpg

铜壁关乡松克

09.jpg

太平镇石梯

10.jpg

盏西镇广么

打造一批可推广的特色村寨。坚持把景颇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培育相结合,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产业增收,推动景颇族特色村寨建设更上档次。如,铜壁关乡松克村民小组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充分挖掘文学艺术、音乐歌舞、手工编织、特色饮食等传统文化,改造提升传统村落,还原古村落风貌;盏西镇广么村依托乡村旅游资源、生态文化资源,把景颇族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相结合,扩建景颇族文化园,为特色村寨建设注入文化元素,留住了景颇风情风貌,推进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