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云南省沪滇合作促进会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0871-68351319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

党务公开 党内建设 精神文明

党内建设

以初心凝聚磅礴力量:云南在脱贫攻坚中推进党的建设记略

来源:云南省沪滇合作促进会     时间:2017-06-28     浏览:962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中,云南突出以党的基层组织为引领推进脱贫攻坚,充实“关键力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同步“双推进”。

“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已成‘云南特色’。”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小三说,脱贫攻坚工作凝聚了共产党人攻坚克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截至2016年底,云南省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底的804万下降到363万,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10万,走出了一条“断穷根、奔富路、稳得住”的扶贫道路。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作为一位从校门到机关门的80后正处级干部,一年多前,杨蜀军刚到贫困县任县委副书记、扶贫工作总队长时,多多少少有点懵:到底该怎么做?

但顺着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条主线,杨蜀军渐渐找到了感觉:建设好贫困村党支部;组织有能力的党员帮扶贫困户;选好管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

改变从党支部的“焕然一新”开始。

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先锋镇打磨箐村一直是深度贫困村,地处高寒地区,远离县城,山高坡陡,群众生计十分艰难。

在新选配的村党支部带领下,打磨箐村家家户户发展起了“蚂蚱”养殖产业,农户收入大幅增长。

打磨箐村是云南省贫困乡村加强党组织建设后脱贫致富的缩影。

“贫困和软弱涣散往往是相伴相生的,软弱涣散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云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云南省专门部署了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这一“责任工程”,整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建立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任务清单”已成为当地特色。聚焦党章党规要求,云南对全省贫困村的党支部进行了整体梳理,按照班子、制度、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成为“关键一招”。制定《关于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意见》,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建功立业。在2016年乡镇党委换届中,选配了2609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任贫困村党组织书记。

云南省还实施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活动,覆盖了全省1000多个行政村,实施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群众素质能力提高、特色产业发展、基层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服务体系完善、生态保护建设等7大重点工程。

干部与贫困群众“结亲”,“不脱贫不脱钩”

“现在见干部可真不难。这不,三天两头到家里来,嘘寒问暖的,听情况,出主意,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贫困户孙元才感慨地说。

孙元才是滇东北昭通市威信县庙沟镇马河村一位建档立卡群众。他所说“三天两头”见到的干部是昭通市委组织部非公党建科副科长韩本朝。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韩本朝“结对帮扶”孙元才,已帮助孙元才家养了100多只鸡。

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云南实施了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群众的“挂包帮”制度,全省40余万名干部与贫困群众“结亲”,“不脱贫不脱钩”。

截至目前,全省共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近4万人,实现了贫困村的全覆盖,平均每个贫困村至少有扶贫队员3人并有一位扶贫队员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

为确保驻村帮扶效果,云南省制定了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要求驻村工作队要派得出、住得下、留得住、干得好,对不称职、不适应工作的队员实行召回。

为激发贫困村的内生动力,云南还全员轮训了全省1339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对贫困地区乡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10万余人进行轮训,并在贫困村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9万人,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

壮大集体经济,“大河有水小河满”

虽然是一个偏远的高寒山区村,但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检槽乡哨上村党总支做扶贫工作却是越来越有底气:动员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劳务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参与合作经营;为社员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降低群众生产经营成本和产业风险,增加群众收入。

党总支书记尹志芳说,底气来自于这两年上级的政策资金以股权形式进入专业生产合作社,每年有股权收益,集体经济日渐壮大,“大河有水小河满,村集体壮大了,帮助困难群众的能力也就增强了”。

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凝聚力号召力不强的现实情况,云南创造性地将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和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撑。

统计显示,云南省已经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56.09亿元,惠及党员群众6.99万户,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在5256个村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集体收益达2.8亿元。

2016年以来,云南省还充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集“党建资讯、党务管理、党员教育、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凭借覆盖贫困乡村的电商服务站,使一些偏远地区的“山货”增值。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组织部门牵头投入3亿多元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全市4000多户党员群众养上了“致富牛”并走上脱贫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