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沪滇粤滇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见实效
来源:云南省沪滇合作促进会 时间:2017-05-02 浏览:485
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其他省市多年来的帮助和指导。2016年以来,上海市、广东省与云南省全力贯彻落实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推进扶贫协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上海市扶贫协作范围从4个州(市)26个贫困县扩大到12个州(市)71个贫困县,落实沪滇帮扶资金3.4亿元,实施项目335个。新增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与云南省昭通市、怒江州14个贫困县结成扶贫协作对子,投入资金1.4亿元,在14个贫困村率先启动示范点建设。两省市有关区、镇、街道与云南28个贫困县结对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2017家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书。先后与浙商总会、新沪商联合会、银泰集团、太平保险集团等签订一批帮扶协议,开展企业挂联到县帮扶试点。
一、沪滇两省市全面开启扶贫协作新篇章
在20年对口帮扶合作的基础上,2016年以来沪滇两省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沪滇扶贫协作全面开启新篇章。两省市党政代表团成功实现互访,签署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对口扶贫协作的协议》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的协议》,完善机制、深化帮扶,援助资金在上年基础上增长44%,扶贫协作范围由原来的“4+2”,拓展到“8+4”,并以产业合作、人才支持、劳务协作、资金项目支持等为重点,全力助推云南脱贫攻坚进程。
一是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2016年,上海市援滇项目资金3.36亿元,比上年增幅8%。二是推进产业合作深度。深入推进“沪企入滇”工程,促进两地企业间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三是拓展劳务协作广度。双方人社部门签署了《沪滇人力资源帮扶合作具体工作协议》,成立了云南省人社厅驻上海人力资源工作站和沪滇对口帮扶创业联盟服务站,与20多家上海企业建立了联系。四是加大人才支持力度。顺利完成了上海援滇挂职干部第九批和第十批的轮换交接任务,14名援滇挂职干部分赴重点帮扶州市履职;州市及区县实施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交流挂职近200人次。五是加大教育卫生科技帮扶强度。在教育帮扶方面,两省市基础教育帮扶工作和职业教育合作在稳步发展中不断深化;在卫生扶贫方面,实现了上海28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云南省28家贫困县医院的结对帮扶目标;在科技合作方面,充分利用第三届科技入滇对口活动平台,促成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挖掘所(上海)等30多家科研院所、企业与云南昆明、玉溪、保山等地签约科技合作项目118项。六是创新帮扶模式,提升帮扶措施精准度,包括创新社会帮扶模式;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二、粤滇两省精诚克难扶贫协作开局良好
广东省高度重视粤滇扶贫协作,与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昭通市、怒江州及相关部门紧密协作,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粤滇扶贫协作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一是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云南省把粤滇扶贫协作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第一时间成立了由省委陈豪书记任组长的粤滇扶贫协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在省扶贫办,明确了各部门、各州市的职能职责。二是深化对接,缔结扶贫协作关系。两省对口州市不断深化对接沟通,积极互访调研考察,共同梳理工作思路,拟定协作规划,明确帮扶内容、制定协作举措。三是精心组织,全面启动示范点建设工作。珠海市选派了以市政协副主席为组长,8名干部为成员的珠海帮扶怒江扶贫协作工作组,东莞、中山两市成立了11名骨干力量组成的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进驻受援地落实扶贫资金,开展帮扶工作。四是主动衔接,大力开展劳务协作及人才交流。五是关注民生,积极推进教育卫生等领域协作。六是突出重点,携手推进产业协作和园区共建。
为进一步推进粤滇扶贫协作工作,2017粤滇两省将着力加强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在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和昭通市、怒江州已建立工作对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省级层面上的工作联系机制,加强双方高层互访,同时加强统筹力度,积极支持粤滇双方部门之间充分挖掘合作潜能。二是进一步强化精准帮扶。推动两省交流合作向基层延伸,积极开展与贫困乡镇、贫困村的结对帮扶;制定相关激励支持政策,鼓励广东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与云南的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借鉴广东、湖南、广西劳务对接协作经验,高度重视粤滇劳务对接协作。三是进一步深化产业协作。积极推进“云品入粤”工程,搭建平台,拓展渠道,积极推动云南特色农产品进入广东省消费市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长期持续增收。四是进一步加大人才支持。广泛开展粤滇双方人才交流,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提升云南各族干部的综合素质。五是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加强沟通交流,建立无缝对接;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和督查巡查办法,强化督促考核;充分借助各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扩大粤滇扶贫协作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